邀請函和請柬的區(qū)別 邀請函和請柬的五大區(qū)別

日期:2021-11-11 17:41:53作者:慕山閱讀:31189

邀請函和請柬,均屬于對客人發(fā)出邀請時使用的專用禮儀信函。在當今社會組織的公共關系活動中,邀請函和請柬的應用非常廣泛和頻繁,是社會禮儀交際的重要媒介和平臺,但二者有部分差異。

 

一、內涵性質差異

邀請函一般是為具有實質性工作、任務或事項發(fā)出的,如學術研討會、科技成果鑒定會等。

 

請柬一般是為禮儀性、例行性、娛樂性活動發(fā)出的,如“婚宴”、“慶典”、“娛樂”、“晚會”等。

 

二、邀請對象差異

邀請函的邀請對象與主人是賓主關系,而非上下級關系或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請柬的邀請對象與主人有時存在著上下級關系或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

 

二、身份禮儀差異

1、根據(jù)邀請對象與邀請者的關系

邀請函的邀請對象與邀請者無上下級關系或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可使用一般性敬語,如“尊敬的××女士”、“××先生”、“××教授”等。

 

在結語處,邀請函使用一般敬語或問候語即可,如“此致”、“專此奉達,并頌秋祺”、“敬請光臨”等。

 

請柬的邀請對象與邀請者或是存在著上下級關系或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或是專家、社會名流、友好親朋等,感情色彩較濃,要使用重要性敬語。由于請柬發(fā)送對象的確指性,在使用稱謂敬語時,一般不能直呼其名,往往采用“敬語+職務(長輩)”的模式。如“尊敬的×××女士/先生”、“敬愛的×經(jīng)理”、“ 親愛的×小姐”等。

 

2、結語用法

在結語處,請柬必須使用特殊的典雅敬語,如“致以敬禮”、“順致崇高的敬意”、“恭候蒞臨”、“敬請出席”、“敬請光臨指導”等。

 

四、結構要素差異

邀請函往往對事宜的內容、項目、程序、要求、作用、意義做出介紹和說明,結構復雜、篇幅較長。文尾還要附著邀請者的聯(lián)絡方式,且以回執(zhí)的形式要求被邀請者回復是否接受邀請,文尾處邀請者需要加蓋公章表示承擔法律意義上的責任。

 

請柬內容單一、結構簡單、篇幅短小,可用三兩句話寫清活動的內容要素。一般可使用統(tǒng)一購買制作的成品,有時也可自行制作隨意化、人性化的精美作品,不要求被邀請者回復是否接受邀請,邀請者不必加蓋印章。

 

請柬大多由“里瓤”和“封面”構成,屬于折疊并有封面的形式,封面寫上“請柬”或“請?zhí)眱勺?,要求設計美觀、裝幀精良,可用美術體的文字和燙金,圖案色彩裝飾以鮮紅色的居多,表示喜慶。

 

五、語言特征差異

邀請函的文字容量大于請柬。從整體而言,對事宜的內容、項目、程序、要求、作用、意義做出詳細的介紹和說明,務必使被邀請者明確其中的意思,達到正常交流交際的效果,最終做到表意周全、敬語有度、語氣得體。

 

請柬的文字容量有限,要十分講究對文字的推敲。語言務必簡潔、莊重、文雅,但切忌堆砌辭藻;語氣盡量達到熱情和口語化,但切忌俚俗的口語;請語以文言詞語為佳,但切忌晦澀難懂。最終做到話語簡練、達雅兼?zhèn)?、謙敬得體。


鑒于邀請函和請柬具有部分差異,在應用兩種禮儀文書時,應酌情慎重行文,以求“文”“意”相匹配,實現(xiàn)社會組織準確無誤地傳達有關信息,確保社會交際禮儀作用的充分發(fā)揮,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有關組織或個人的興趣,從而展示自身良好形象和達到預期的理想交際效果。

3
0
評論
舉報
您還未登陸,依《網(wǎng)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fā)布信息。
提交評論